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家父汉高祖 > 第九百零六章 贤人(第3页)

第九百零六章 贤人(第3页)

刘濞浑身一颤,猛地看向了太子。

“还有工厂的问题,大王方才说了,境内有很多的胡人,不愿意耕作,而且有不少地方也不适合耕作,可是您那边矿物很多,若是庙堂扶持商贾们,在燕国设立大量的工厂,是否就能让那些胡人有事可做?将他们变成匠人,谋取生计,窃以为对燕国是有利无害的,另外,畜牧也不能不重视,我听闻燕国有骏马,而南方是缺乏骏马的,燕国可以直接与南方进行骏马的贸易,这也是我一直都想推动的。”

刘濞脸色潮红,顿时想要开口。

“您方才说起了贤才不足的问题,其实这也是边塞诸国的问题,很少有士子愿意前往受苦,那我们是否能调整一下太学,单设一科,放低录取标准,而毕业者必须要前往边塞为三年之官吏?又是否能设立资助,针对那些家境贫苦的学子们,这些家境贫苦的学子,往往是能吃苦耐劳的,庙堂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可他们得要前往边塞诸国为官吏三年,往后自行决定去留?”

这下,不只是刘濞,刘启,刘友等人都是瞪圆了双眼。

“另外,还可以适当的给与边塞官吏一定的补贴,提高他们的俸禄,改善他们的生活。”

“还有就是学府的问题了,边塞的县学少,读书的人更少,我们还是要从根本上,也就是从地方的教学上进行革新,我准备在邯郸设立一个新的太学,往后如燕,代,也会设立相应的太学。”

“至于您最后所说的,也就是医馆的问题,我已经想好了,当下的医家需要更大的扶持,让他们在天下各地都设立分部,培养出更多的医者来,让医疗机构能推广到全天下……”

当刘安说完的时候,刘濞已经坐不住了,他猛地起身,“殿下所言当真?”

“自然当真,我虽然不才,却也愿意为阿父分担一些事情。”

刘濞激动的搓着手,又看向了刘长。

刘长调侃道:“怎么,燕王现在又不肯与我走了吗?”

刘濞摇着头,“去还是要去的,不过,陛下能否等等我,先让我将这些事情给办妥了?燕国的这些问题若是都能解决,那臣就再也没有可以担心的事情了。”

刘安再次看向了刘恢,“中原的几个富裕大国,看起来是没有什么治理的必要,但是,其实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你们拥有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有着最强的生产力,就以梁国来说,梁国的粮食产量极高,而大汉有不少地方,都是缺乏粮食的,梁国完全可以通过贸易协议,换取自己更需要的东西……完成对工具的更新迭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更新自己的生产力,从而保持粮食上的巨大产量,甚至还能做到提升……我知道,铁器在梁国的普及率是最高的,可大汉还有更多新的技术和新的工具,这些都能应用在梁国啊。”

刘恢若有所思。

刘安又看向了南边的几个诸侯王,“过去南边很是贫苦,常常被人称为乃是蛮夷之地,可如今开海,南国定然是最先受利的……”

“南国目前要做的,就是适应这种潮流,我先前前往南边观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可以一并解决。”

刘长很是安静的坐在上位,听着刘安侃侃而谈。

刘安并没有跳过那些亲密的人,包括亲弟弟刘勃,都被他给说到了,给人的反应,他似乎是真的为地方而考虑,不是为了拉拢他们。

诸侯王们听的很认真,连刘如意都坐的笔直,听的入迷。

正常的诸侯王聚会,愣是被这个外人给带歪了,众人放着正事不做,开始商谈起了国家大事。

当聚会结束的时候,几个诸侯王直接就缠在了刘安的身边,希望他能说出具体的方案,刘长也丝毫不在意,让他们回去商谈,刘恒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一幕,当众人都离开之后,刘恒却留了下来。

“这是你安排的?”

刘恒询问道。

刘长一愣,随即急忙点着头,“当然是我,是我告诉安的,不然就这个竖子,能想出这么多的政策来吗?都是我的想法!”

刘恒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自己想的啊。”

“这竖子不错,有点上位者的意思了……他这是不愿意让你为难,主动来承担,他其实挺有才能的,如今看来,他是要正式发挥出出自己的全部才能来了。”

刘长嗯了一声,随即看向了刘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