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还未平定,但天下又基本平定。
之前边柳为了打消刘备等人的抗争之心,谎称益州派人前来进贡。
当兖州大胜,他预备称帝的消息传开后,益州的确派了人来,不仅如此,汉中、辽东、江东皆派了使者,汇聚洛阳。
洛阳城清理出了几条街道,汉室几百年来建成的宫殿怕是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恢复。
已经有许多人上书,要重建洛阳城,不过都被边柳给拒绝了。
边柳召集了麾下的能臣武将,开始思考如何处理剩余的疆土。
如汉中、辽东等地,为张鲁、公孙氏所掌控,他们可以接受上贡,但更希望朝廷给予足够的治理权。
而像益州,刘璋的掌控力就弱了许多,只是本土的世家强大,如果一心选派外界的官吏,反倒是会让他们拥立刘璋自立。
这些问题,单靠眼下的商议是无法解决的。
汉中这里毗邻陇西,又因为李傕祸乱时逃窜了大量的人口,所以颇为关键。
在经过商讨后,边柳决定将汉中一分为二。其中沔阳到现汉中郡治南郑为汉西,由张鲁继续担任汉西太守,南郑以东为汉东,由其弟张卫为汉东太守。
而靠近荆州的西城、上庸、房陵,则由朝廷亲自派出将领驻守。
另外,准许张家传教,但执政人员不得参与其中。如果张鲁要继续传教,必须将太守之位交给张家其他子弟。
汉中派来的使者正是张鲁的弟弟张卫,张卫对此进行了多番尝试,表示他们的传教范围不会越过秦岭,希望边柳收回这条旨意。
但边柳坚决不同意,甚至于,边柳其实并不愿意让张家继续呆在汉中,只不过,边柳为了和平解放汉中,暂时所作的妥协。
至于益州那边,边柳给出了态度,可以封刘璋为蜀王,封地为蜀郡,另册封张松为蜀国国相,地位等同于太守。
张松对此是很满意的,至于刘璋那边,他自信可以说服。
同时,边柳又让其举荐了一批益州的才俊,张松博闻强识,过目不忘,倒是将各郡的人才都罗列了一番。边柳告诉张松,让他书信这些人,让他们前往洛阳,朝廷将量才为用。
辽东那边,公孙氏希望以辽河为界,以东单独划分一州。边柳会意,公孙氏更想要的是单独划分一属国,乃至是恢复战国时期燕国的地位。
边柳自然不会同意,不过辽东苦寒,暂时边柳也没有出兵的打算,于是便承认了公孙康继承公孙度的太守之位。
公孙氏希望朝廷支持他攻打高句丽,边柳拒绝了。因为边柳清楚,这只是公孙氏扩大兵马的借口,一旦边柳同意,他就会索要粮草器械这些。
反之,公孙氏与高句丽相邻,矛盾早已累积,即便朝廷反对,公孙氏也绝不会坐视高句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