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同意出兵
端亲王听了周宁的话,先是一怔,随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拍着大腿,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说道:“你还别说,真让你猜对了。
魏无忌那家伙,鬼点子就是多。如今这局势,要是让周立在帝都彻底站住了脚,他肯定会迅速巩固自己的势力,加强帝都的防御。
到时候,帝都就如同铁桶一般,我们再想攻打帝都,那可就比登天还难了。所以,必须趁着现在周立根基未稳,把他扼杀在摇篮里。”
周宁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说道:“行,我可以接替裕亲王去围困甬城。不过,我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够确定礼亲王的兵力全部被困在甬城了吗?
万一礼亲王还有其他的后手,在城外埋伏着,等我一去围困甬城,他来个内外夹击,那我可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端亲王听了周宁的话,一下子愣住了,他原本以为礼亲王已经被他们逼到了绝境,困在甬城之中插翅难逃。
他们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局势,却没有深入去思考礼亲王是否还有其他的应对之策。他的脸色微微一变。
周宁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一丝忧虑与怀疑,他缓缓开口说道:“您老不妨仔细想想,礼亲王在东洲经营了这么多年啊!那可是耗费了无数的心血、人力和物力,在那片土地上可谓是根深蒂固。
然而如今,就这般轻易地败了,你们真的相信这就是最终的结果吗?”他的声音虽不高亢,却仿佛重锤一般,在端亲王的心头敲响。
端亲王坐在一旁,身着华丽的服饰,神情略显严肃。他微微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根据咱们多方收集来的情报来看,礼亲王似乎是已经没有后手了。
那些情报来源广泛且可靠,各个渠道反馈回来的消息都指向这一点。”他边说着,边轻轻摇了摇头,似乎对自己所说的内容也有着一定的笃定。
但周宁却不这么认为,他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站起身来,在厅中来回踱步,说道:“大家好好回忆回忆,礼亲王一夜之间如神兵天降般占领了东洲三分之二的城池,那手段不可谓不凌厉。
可最后呢,他没做任何像样的抵抗,就直接回到了甬城。你们不觉得这其中处处透着奇怪吗?这绝不像礼亲王一贯的行事风格啊!他如此轻易地放弃东洲,背后肯定有我们尚未知晓的隐情。”
端亲王听了周宁的话,原本平静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疑惑,他上下打量了周宁一番,疑惑地问道:“你小子是不是发现什么情况了?看你这信誓旦旦的样子,莫不是掌握了什么关键线索?”
周宁停下脚步,站定身子,目光坚定地说道:“依我看,礼亲王的兵力情况很不对。虽然裕亲王成功收复了东洲的城池,可他为了尽快回援其他地方,并没有派兵驻守那些城池。这就给了礼亲王可乘之机啊!
只要礼亲王有后手,凭借他在东洲多年的经营和人脉,一瞬间就能重新占领那些城池。
我推测,应该是东蛮突然撤军打乱了礼亲王的计划。也许他原本的计划是和东蛮里应外合,可东蛮的突然行动让他措手不及,只能先退回甬城,再做打算。”
其实,周宁说的这些事情,裕亲王早就想到了。裕亲王平日里就心思缜密,对于礼亲王的一举一动向来都十分关注。
在收复东洲城池之后,他就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于是便派人四处调查。那些调查的人有的乔装成商人,有的扮作流民,深入东洲的各个角落,仔细探寻礼亲王的动向和可能存在的后手。
然而,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得到的结果却是没有任何异常。整个东洲看似风平浪静,仿佛礼亲王真的已经大势已去,裕亲王的心中的疑虑也打消了。
端亲王轻轻捋了捋颔下的胡须,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你说的这些事情,周天宇早就调查了,你不用杞人忧天。那周天宇办事向来稳妥,此次对于甬城之事,他已经将各方情况探查得清清楚楚,你就放宽心便是。”
周宁微微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开口说道:“既然这样,我需要派多少兵马去甬城?如今甬城局势复杂,兵马数量若是不足,恐怕难以稳定局面;可若是派出太多,又会影响我这边的防守。”
端亲王端起桌上的茶盏,轻抿一口,缓缓说道:“五万兵马足矣,再让裕亲王给你留下三万镇北军,应该没有问题了。五万兵马加上三万镇北军,这八万兵力足以应对甬城的各种状况。镇北军向来骁勇善战,他们的加入能让你的队伍实力大增。”
周宁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地说道:“没问题,五天后我就出发,怎么样?这五天时间,我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调配好物资,安顿好这边的事务。”
端亲王放下茶盏,一脸严肃地叮嘱道:“你也要小心北元,他们可是一直对大周虎视眈眈。北元那帮人野心勃勃,时刻都想着侵犯我大周疆土,你在处理甬城事务的同时,千万不能放松对北元的警惕。”
周宁挺直了腰杆,自信满满地说道:“关外九城是我的封地,这点请您放心。我在关外经营多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北元若是敢来犯,我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周宁和端亲王又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商讨,直到夜幕降临,烛火摇曳。第二天一早,天色刚刚破晓,周宁便带着随从离开了王府。
清晨的雾气还未完全消散,他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响。
周宁快马加鞭回到自己的府邸后,立刻找来了林清平、赵飞虎以及关翔天,在书房中商议派兵去甬城的事情。书房内,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兵书和典籍,墙上挂着一幅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