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人口大概在二十万以内,主要居住在吐鲁番盆地的绿洲地带,有吐鲁番、火州(高昌)、柳中(鄯善县)、交河四个城池,
军队不足五千,依赖地理优势和绿洲资源进行防御,在叶尔羌汗国和卫拉特两者之间游离。
卫拉特就不用说了,曾经的瓦剌残部组成,人口数十万,军队数万之多,叶尔羌汗国人口近百万,军队也有五六万之多,
且这三大势力都是骑兵,擅长游击战和快速机动,尤其是叶尔羌的军队在草原和沙漠作战中尤为突出。
二是行军的问题,吐鲁番倒也还好,可叶尔羌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之为死亡之海的大沙漠,这个大沙漠东西长两千里、南北宽八百里。
而叶尔羌的人口主要聚集在大沙漠西边叶尔羌、喀什科尔和西北的阿克苏、西南和田等四地。
目前从嘉峪关到喀什基本都是丝绸之路南道前进,途径肃州(酒泉)、敦煌、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喀什噶尔,最终到达莎车,行程五千里以上。
倒是可以借道青海,可目前进攻叶尔羌和吐鲁番的主力大军是驻扎在嘉峪关甘肃镇的兵力,想要借道就得翻过祁连山,从柴达木盆地西北横穿,
可穿过去后就是西域的数座山以及昆仑山余脉,虽然距离短了些,但行军要比难道难上数倍。
所以,我们只能从南道走,但走南道就要面临这吐鲁番和西北处的卫拉特四部、甚至是外喀尔喀部的袭扰,补给就是个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火器虽然厉害,但打不到别人也没有用。
我们没法用飞雷炮直接将他们的城池给轰平了,一旦这么做了,那就会死伤无数,到时候重建耗费大量物力财力不说,谁来帮我们种棉花?
且西域那个地方远离大明腹地,且气候也不是中原百姓能适应的,哪怕是我们给予大量的奖赏估计想去的百姓也不算多,所以就注定了西域那个地方只能以本土百姓为主。
这种情况之下若是让本地百姓嫉妒仇视大明,不利于我们的管控,距离嘉峪关那么远,当地若是发生民变我们救援都不及时,所以就注定了我们对叶尔羌也采取温和的手段。”
听着洪承畴的分析,众人眉头紧皱。
西域这个地方面积很大,差不多是皇帝登基之前的四成左右,但人口较少且气候异常、环境恶劣等等,说实话要不要都无所谓。
因为西域这个地方自汉朝开始至今的一千八百余年的时间里,只有汉、唐、元三个朝代对西域有过实际控制。
三朝加起来都不足五百年时间,其余朝代虽有划入,但大都是羁縻状态。
以大明为例,虽然设立了如关西六卫、哈密等卫所来管控,但实际上哈密是王室和卫所的双重管理,以王室为主,朝廷的管控力极弱。
虽然传入了如葡萄、核桃、石榴、胡麻等作物,但也仅限于此了。
可如今不同了,西域这个地方适合种植棉花,且现在是大明最需要的时候,而大明朝廷又有能力将其纳入实际的管控,那就必须彻底拿下。
现在的问题是该怎么拿下才有利于后期的掌控。
打不能打,似乎叶儿羌也知道大明的现状,就那么拖着,进度极慢,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等大明与卫拉特和外喀尔喀的战斗的结果,两头下注,而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大堂内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洪承畴出声了:“我倒是有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