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那张八牛弩又改了作用,一只只短而粗的箭矢被搭上了弓弦,一排排地射到城墙上,牢牢地钉进墙去,只要筏子能靠近城墙,士卒们便可以借这些箭矢组成的“梯子”攀爬入城,可城头箭如雨,滚木礌石一类的防御武器更不短缺,木筏本不及当初在城下步行时快,此时更难靠近过去。
双方鏖战许久,各自死伤无数,这期间,北汉城中已经推出数个大草包,把南城门塌陷造成的漏洞给补上了。那些柴草都浸了水,难以引燃。湿沉之余,却仍保持着柴草的柔软,根本不怕巨驽激射,而且这样的大草堆,就是靠近了也无法攀爬,有这些个草堆堵着,本想籍城墙被攻破入城的希望更显渺茫。
赵匡胤远远看着,眼见一个个宋兵暴露在城头箭雨之中下饺子一般掉落水中,恨不得如当年一般亲自披甲执锐杀上战场,可是他现在是一国之君,亲上战场已经成了一个永远的梦想了。更何况,他亲上战场,便能一战功成么?
城中那位刘无敌果然名不虚传,居然临危不乱,把对守军本来不利的条件转化成了更易守城的条件,此刻洪水滔天偏偏却借不上力,空有大军在手却派不上用场,赵匡胤的心中越焦急起来。因为他知道北面契丹人的快马正在一步步靠近。
“传令,鸣鼓收兵!”赵匡义咬着牙根,发出了收兵的命令。
三战俱溃,遗下无数死尸,宋军鸣鼓收兵了。
天色已经黯淡下来了,浑浊的流水中枯木败叶翻卷上下,远处水中若浮若沉的还有许多将士的尸体。一片汪洋之中,北汉都城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个巨大堡垒,没有人知道它能不能捱到洪水退却契丹人赶来,但是至少现在,至少今晚,它仍然好端端地矗在那儿。
第三天,赵匡胤再命大军乘船从四面攻城,但因“水攻”晋阳是临时想出的计策,宋军船只准备不足,且水深不够,大船难以下水,兵多舟少,无济于事,数次进攻都被城上的乱箭射退。
这样相持了五天,水位渐渐下降,晋阳城仍然攻不下,战局陷入了僵持阶段。
而这一日,南方送粮草的少数残兵来营,带来了一个极大坏消息。
粮草被假扮成宋军的辽军精锐绕到后方所劫,且除少数被辽军拿用之外,全部现场销毁。
而这个时候,北汉名将刘继业前期的坚壁清野便起到了巨大作用,宋军没有了后方国内的粮草供应,一时间根本无处筹集粮草。而前期粮草,最多只够大军半月之用。可是国内重新筹集粮草,且送到晋阳城下,至少需要二十日。远粮根本解不了近饿。
赵匡胤将粮草被劫消息封锁,以免动摇军心,同时派五千大军抄近路前往关中筹集粮草,可却被辽军所阻,而绕路过去,一来一回,时间却已经有些晚了。
至此,宋军陷入两难之境,赵匡胤不甘耗费如此大代价,没有攻破晋阳城,灭掉北汉,依然命大军猛攻城,妄图在短期内攻破晋阳城。
叶尘这几日跟在曹彬身边,耳闻目视,对当前情况极为了解。且他知道历史上赵匡胤北伐北汉是以失败告终。但他对具体过程比较模糊,只隐隐约约记得宋军最后是水淹攻城,但未成功。
他还记得后面好像还有什么重要事情,他这些日子皱眉沉思,妄图想到,然后献出计谋,以图立功,但就是死活想不起来。
郭无为最终没有等到信使回复,想到可能是中间出现了差错,便带着两名从太平教中带来的亲随,三人于深夜暗中潜出城,来到了那个荒芜石堡之中。
找到那名信使的尸体,郭无为皱眉沉思半响之后,喃喃自语道:“看来大宋军中某个大人物,是不想让我到大宋为官,嗯……准确的说是不想让我们太平教的势力进入中原。”
“我既然亲自出城,那便要做一件对赵匡胤雪中送炭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大宋谋以高官,否则被大宋高官排挤,恐怕难以在宋国官场立足。之前师尊传书中提到契丹大军绕到后方,劫了大宋粮草。那我再添把火,让宋军陷入危境,然后再出面,帮助赵匡胤解决危局,且帮助其攻破晋阳城。这样一来,即使如那赵普、曹彬这样的大宋高官也难以阻止赵匡胤给我封以高位。”郭无为心中暗忖,却已经有了计划。
ps:新书上传,苦求捧场,求月票,求收藏,求红票——————